2011-04-28文章档案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流亡藏人选出新政治领袖

哈佛大学学者、法学专家洛桑桑杰当选西藏流亡政府首席部长。他代表年轻一代藏人,愿与中国政府更积极地接触。

“相互投毒”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自双汇“瘦肉精”事件始,中国食品安全陷入了接连不断的丑闻。舆论感叹,中国进入了一个“相互投毒”的恶性循环。

Lex专栏:与众不同的韩元

本轮危机以来,几乎所有亚洲货币都大幅升值,只有韩元例外。但最新数据表明,韩国外贸旺盛,不需弱势货币支撑。韩国可允许汇率回升至危机前的水平。

中国收紧政策无阻银行业绩增长

从中国农业银行第一季度的业绩看,中国政府在过去数月放缓信贷增长、向家庭消费倾斜的努力并未取得多大成效。农行放贷增长5.2%,仍然严重偏向企业。

幸福是可以量化的

读者hellokity:人们对幸福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感觉不到幸福的最关键的原因。当价值观普遍模糊或者缺失时,是无法衡量幸福的。

皇家婚礼的不和之音

FT中文网伦敦特约撰稿人殷贝贝:预期伦敦将有大约2000家为威廉和凯特祝福的狂欢派对。但是, 一场名为“并非皇家婚礼”的街头派对值得注意。

中国车展之变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周展:很多参展品牌在完成媒体日发布后,把展台交给经销商,把向来冷艳高贵的车展展台变成临时4S店。

到印度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泰戈尔一九二四年的中国之行,期盼已久,却不尽如意。四年后,有两位中国年轻人赴印拜访他,其中一位,对他筹办的国际大学深感兴趣。

穿什么出席皇室婚礼?

官方婚礼请帖上的要求是:“请穿着高雅的日间礼服,可搭配小外套、或以帽子搭配出优雅的整体造型。” 鞋也是个值得认真考虑的细节。

政府干预可以成功

FT社评:汽车行业的最新消息表明,政府干预可以取得成功,但要按照资本主义的规则行事。美国政府当初让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先申请破产,然后再发放贷款是正确的。

经济衰退与皇室婚礼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阴谋,威廉王子的婚礼与查尔斯王子以及之前伊丽莎白二世的婚礼一样,都发生在历史性财政紧缩的年份。

日本由奢入俭的危险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上月日本东北遭受强震和海啸打击后,不少日本人奉行节俭与克制,不愿在同胞受难之时花钱享乐。这种情怀固然可敬,对经济却很危险。

皇室婚礼的经济遗产

尽管有人指出,随着成千上万的外国观光客入住伦敦旅店,英国会从这些额外的消费中受益,但这场婚礼更有可能对英国经济造成拖累。

Lex专栏:假如中国央行取代美联储

如果是中国央行、而非美联储在设定全球议程,世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将不是帮助一个富国恢复元气,而是压低大宗商品价格。

英国新王妃带动时装经济?

时尚连锁品牌Reiss重新发布米德尔顿正式订婚照上所穿的白色Nanette裙子后,该裙子的销售达到每分钟一件的速度。这种影响会持续吗?

威廉该穿军装大婚吗?

如果威廉王子穿定做西服的话,将会对英国裁缝业大有裨益。英国时装界把这场婚礼视为难得的行业机遇。

中国航母“施琅”号

中国首艘航母所引起的关注范围远远超越了中国。分析师表示,航母的投入使用,将让中国朝掌握台湾制空权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宝洁的“母亲营销”

4月初,宝洁在英国推出了以“赏识、赞美和感谢母亲”为主题的电视广告。该公司希望通过此举,告诉世人自己是50个家居品牌的“母亲”。

企业家没有后悔药

FT专栏作家卢克•约翰逊:过去的辉煌和错误可能会变成一种让你上瘾的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你看不到已经向你敞开的另一扇门。

分析:香港“点心债券”热卖

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在问世4年后突然焕发活力,今年迄今的发行量超过2010年全年,据说还有几十家企业急于发行这种点心债券。

奥巴马公布完整版出生证

证明自己生于美国,粉碎质疑他担任总统资格的言论

伯南克:美联储将对通胀保持警惕

美联储主席在他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还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乃至全球利益

美联储记者会后资产价格创出新高

美国股市触及危机后新高,黄金名义价格亦创下新的纪录

索尼游戏网络逾7000万用户资料遭窃

该公司在事件发生近一周后才公开,使其招致批评

香港商交所5月推出首项交易

该商品交易所正押注于金融重心从西方到东方的转移

美国百胜集团拟收购小肥羊

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目前已持有小肥羊27.2%股份

FT辩论:皇室大婚与英国社会

威廉与凯特,是否将成为又一个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出生平民之家的女子,嫁入蓝色血液的英国皇室,是否意味着时下的英国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攀爬那架“社会阶梯”?FT邀请资深编辑和知名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娃哈哈与光明:中国企业的新面孔

中国企业塑造品牌和海外投资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强大。FT驻上海记者帕提•沃德米尔通过娃哈哈和光明食品的成长故事,看中国企业对待外资的态度转变,和它们走向国际市场可能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