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中国纪事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中国纪事
关注
陈一咨的“interesting times”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曾经的体制内改革智囊陈一咨本月在洛杉矶离世,一天后就是胡耀邦的25周年忌日。这个偶然似乎印证了一代改革者与历史的彻底告别。
2014年4月18日
从北京到台北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台湾的“太阳花一代”将很快意识到,面对中国崛起这股巨大的、令人忧虑的潮流,他们需要深刻的智慧与持续的牺牲,而不仅是即兴的快乐抗争。
2014年4月3日
《极权的诱惑》再版序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犹记写作这本书时的情绪,除去愤怒、困惑,还有一种触碰禁忌的快感。那是二零零九年的冬日,我在剑桥游学。
2014年3月28日
镇定的“黑手”(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们都曾在某个历史关头挺身而出,但历史方向常与他们期望的相反。如今,他们身形苍老,却代表了被压制的记忆与努力,终有一天,这记忆会再度照耀曾漠视他们的中国社会。
2014年3月21日
镇定的“黑手”(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对陈子明这一代人来说,国家命运往往比个体经验更具体,既上山下乡,又参与国家转型。他又是更极致的一位,以国家为己任,却代价巨大。
2014年10月21日
漫长的休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许家屯的命运与思考最终成了中共改革派的缩影。他们被迫从公共舞台消声。他们最大胆的想法仍很难突破“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框架。
2014年3月7日
流亡的里程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四通与联想的不同命运,常被视作中国复杂、失衡的政商关系例证。80年代末后,四通停滞衰落,沦为中关村历史遗迹,联想则成了今日模样。
2014年2月13日
托克维尔去哪儿了(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很大程度上,公众仍遵循托克维尔对昔日法国人的判断——人们并不热爱自由,只是痛恨主子,人们也随时愿意用物质福利来交换自由。
2014年1月30日
托克维尔去哪儿了(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托克维尔相信是集权造就了法国的深层困境,是改革带来了革命,但中国的新领导人决定不理会这深层困境,继续加强集权的方式。
2014年1月23日
托克维尔去哪儿了?(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如果托克维尔会用微博,一定会感到似曾相识:一种越来越激烈的情绪主导人们,人民渴望变化,但变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却并不真的关心。
2014年1月16日
遗民与蝗虫(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这个以中国崛起为特征的新秩序中,香港的旧有矛盾被加剧了。陈云代表的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正是响应了这种困境。
2014年1月9日
遗民与蝗虫(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场变相民主选举的公投失败,民主党让人倍感失望,地产霸权所代表的垄断经济结构日益坚固,香港社会被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包围着。
2014年1月2日
遗民与蝗虫(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本地作家陈云的笔下,香港的前世要复杂得多,也独特得多。香港人面对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时,不仅无需自卑,且应有一种自信。
2014年3月19日
朋友们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上一代知识分子群落在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转变时瓦解,而我们这一代则走在他们的裂变逻辑上,继续分化、边缘化,最终变得更为荒唐起来。
2013年12月19日
受困的黑马(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仍活在舞台中央,他总令人想起肖伯纳的名言:“正常人适应世界,疯子却经常让世界适应他自己。推动历史变革的几乎都是疯子。”
2013年12月12日
受困的黑马(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不管他对中国的批判多么严厉,仍是站在陕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中国是他唯一关心的东西,而批判所依赖武器则来自于对西方一厢情愿的美化。
2013年12月5日
受困的黑马(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这是个崇拜成功的年代,流亡者身处社会边缘,他们是失败者,失败者的尖利批评令人不适,没人愿意自己美好生活的幻象这样被刺破。
2013年11月28日
“改革”的新衣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国与毛时代已大不同,但权力封闭与语言系统却又惊人一致。改革是最近一个被滥用的词汇。倘若一个决定需要如此多的解释,一定是可疑的。
2013年11月21日
民主的功夫茶(五)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普遍的幻灭感意味着乌坎试验的失败,还是典型的后革命症状。随着共同的敌人消失,那种之前的团结感与超越感消失,现实利益再度突显。
2013年11月14日
民主的功夫茶(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比起一年前,中国政治变革的可能性大为缩减。十八大召开后,重庆模式固然失败,曾被寄望的乌坎模式似乎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期待。
2013年11月13日
民主的功夫茶(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林祖銮对任何一方都是可接受的形象,他稳定克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士绅形象,从外地罢官归来,代表民情与当地政府讨价还价。
2013年10月31日
民主的功夫茶(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乌坎的成功与整个民主进程的迟缓形成鲜明对比,当我们还在讨论全国人大代表的表决器应加盖时,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已在注重民主的细节了。
2013年10月24日
民主的功夫茶(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这桩再普通不过的因土地而起的纠纷,从对峙发展成一场自治的实验。倘若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乌坎是否意味着政治改革的开始?
2013年10月17日
温柔的流亡者(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读过他的文字,我被一种深深的困惑包围着,他的经历似乎没有赋予他一种观察、理解世界的独特角度,或许这也妨碍了他扮演更重要的历史角色。但我的感觉公平吗?
2013年10月10日
热门文章
1.
中美金融战:王牌在谁手里?
2.
日本为什么在大拆大建?
3.
中国歼-10“猛龙”在印巴冲突中首次实战亮相展露锋芒
4.
印度发动军事打击后,巴基斯坦誓言报复
5.
马斯克黯然离开华盛顿
6.
中美将启动正式贸易谈判
7.
每周时事分析:没人敢担保普京阅兵安全
8.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5月10日
9.
胖东来的玉石生意能做的下去吗?
10.
美英达成特朗普关税战中的首个贸易协议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