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中间论坛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中间论坛
关注
北京阅兵背后的“四国演义”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因北京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而被全球注目的四国演义,乃是中国再崛起和亚洲再平衡这个跨世纪大故事的戏剧性环节。哪些国家的领导人将会出席北京阅兵式,关乎北京这笔风险投资在国内外的政治和宣传市场上获取的回报率。
2015年11月25日
中共反腐遭遇“软抵抗”背后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中共通过反腐整肃干部队伍纪律已初见效果,但希望借此提振干部体系积极性则难于上青天。目前官僚系统的不作为“软抵抗”,揭示的是困扰中共多年的深层体制问题。
2015年11月25日
反思“按比例搞斗争”的当代意义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毛泽东:真实的故事》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毛的“按比例搞斗争”方法论,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死存亡,同时对目前中国艰难推进的法治进程和曲折迂回的改革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
2015年5月21日
经斯大林毛泽东理解现代中国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最近依据苏俄档案撰写的新版毛泽东传记为了解现代中国的焦点问题提供了绝佳窗口。毛在大跃进时实施城乡隔离的户口制、党内高层清洗等,都学了斯大林的政策和手法。
2015年5月11日
让周案公审真正推进中国法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中国对周永康案的公开审判,应该从三十五年前对江青集团案的审判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周永康这只“笼中大老虎”为国家社会的法治进步“物尽其用”。让法律的尽量归法律,政治的尽量归政治。
2015年4月7日
被边缘冲击的“中国梦”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中国梦”里最难实现的部分,是中心北京和边缘地区港台的良性互动。“中国梦”一定要有足够开放的空间,容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高度赞赏的那些普世主义价值,因为那是人类进步的大方向。
2015年3月2日
香港进入“新常态”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与中国大陆的新常态不同,香港所面临的,是相当比例的中产和低收入阶层对本地政治和社会趋势愈发不满,对陆港互动也日渐悲观,特别是对港府的治理方向与方法的不认同,令街头抗争频繁密集。
2015年2月27日
从人权走向公民权的香港社运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香港社会运动的增加,与回归后香港中产及中下阶层眼中的“畸变”有关,也让社运的目标从保障人权转向了争取公民权。人权和公民权的互动,再与主权和治权的矛盾纠结在一起,从而导致了香港隐性和显性的冲突不断。
2014年9月22日
香港政争之源:主权治权分歧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今天北京与香港关系的日趋紧张,直接与30年前邓小平做出的收回香港决定相关。当时中英两国对主权与治权是否可以分开的分歧,是香港如今种种争执和纷扰的源头之一。
2014年8月29日
周永康案不应局限于反腐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如果对周永康的调查停留于贪腐,不重审他作为“政法王”治下的各种“被违法”案,就忽视了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伤害。
2014年8月7日
当下中国需要怎样的集权?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要正面应对中国社会已持续多年的一些重大问题,集中政治资源和权威确有合理之处。但权力的过度集中可能带来致命后果,需始终警惕。
2014年7月21日
北京与香港:摸索的悖论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国两制"下的陆港互动,双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却逐渐发现目标不同。北京希望政治统和,香港则期待普世价值,双方都认为摸到了对方的问题,摩擦越来越大。
2014年7月9日
“大国崛起”与“帝国兴衰”——新年首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讨论大国能不能崛起而不讨论帝国能不能维持,就像讨论人能不能长寿而不讨论人能不能维持健康一样,是一部搞笑的电视剧。
2009年12月31日
“恶治”与“良治”,分裂与统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恶治在少数民族地区若是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就会催化分裂意识。所以,良治是抑制可能的分离独立趋势的法宝之一。
2009年12月18日
“二杆子”撑不住红色大帝国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70年中,苏联《宪法》规定加盟共和国可以自愿退出的权力从没存在过,因为苏联军事力量使这一条款毫无意义。
2009年12月11日
极端主义管治不可持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用不受法律约束的专政办法管治社会(包括处理民族关系),具有加速力。开始辗碎前面的人,最后也将操作它的人卷在轮下。
2009年12月4日
“党内轮流坐庄”可保民族平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列宁提议以“党内轮流坐庄”制度来保护民族平等,斯大林则对它釜底抽薪,以暴力消除任何不听话的倾向。
2009年11月27日
苏联的民族关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为什么那时候列宁要保留这个恼人的“分离权”在苏联宪法里?又为什么列宁对斯大林民族政策等方面产生不满?
2009年11月13日
执政党不上马克思的“当”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政党承认各民族享有几项关键自决权,其中包括“分离权”。
2009年11月6日
回到60年前,走向未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回到60年前,从那个理想目标再出发,中国就一定能在20年里变成人民主权的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2009年10月19日
批驳“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就强调说,中国只有实行民主宪政,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2009年10月21日
提高中国人民素质20年够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中华民国的一个阶段,提出了相当实际与合理的实行民主政治“三阶段”构想,并有明确的时间表,总共就二十来年。
2009年9月25日
向前看还是向后看的学习?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中国国内讨论政策时,大家常说政策“转右”或“转左”。不过,我更愿意用“向前看的学习”或“向后看的学习”来描述这类政策变动的逻辑。
2009年9月25日
热门文章
1.
特朗普的国际新秩序:从山巅之城到丛林现实
2.
面上减税,背地搞钱——“美丽大法案”解析
3.
雷军的烦恼,源于当初拥抱“观念延迟”红利
4.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5月24日
5.
特朗普对美元全球地位的破坏
6.
俄乌战争走向纳入普京的轨道和节奏
7.
Lex专栏:年轻人不买房了,中国开发商怎么办?
8.
美国众议院通过特朗普“大而美”税收法案
9.
中国“失窃iPhone大楼”探秘
10.
AI究竟消耗多少能源?我们不应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