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地方债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地方债
关注
中国地方债券置换效用有限
上海证券胡月晓:万亿债券置换计划能否改善城投债质量?债务工具形式变换并不会改变债项性质,该计划的更大意义在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杠杆承受力。
2015年4月8日
楼继伟的地方债“药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对于中国的地方债难题,目前采取各找各家的办法,要么直接市场化,要么以资产置换的方式盘活。楼继伟有时像个裱糊匠,但他并非毫无信心。
2015年3月30日
中国地方债务置换对市场的影响
徽商银行蔡浩:中国批准可将1万亿元地方存量债务置换成债券,短期内或对股债两市形成冲击。长期看,此举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前提是财政约束要真正“硬”起来。
2015年3月23日
无需高估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利刚:中国在“两会”前降息,加剧了人们对经济下滑程度的担忧,但我认为担心有些过度。在外部环境出现的改善状况下,中国政策应保持定力。
2015年3月2日
新常态的“相对论”
FT中文网撰稿人赵雪:中国经济相对低调不一定是坏事,专心做事、少争口舌,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今年中国经济走向可能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大格局变化。
2015年2月27日
“建太多”、“借太多”困扰中国
中国正在为持续数年的信贷刺激和地产热潮付出代价。除了遭遇25年来的最低增长率,2014年还标志着中国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未能实现年度增长目标。有警告称,即便只维持6%的增长率,也意味中国政府将承受巨大财政压力。
2015年11月25日
吃饭、建设,还是公共服务?
陶然、刘明兴:中国既有政治与财政体制都非常集权,且与其他如土地、环保、劳工体制一起,塑造了当前地方政府的“吃饭财政”与“建设财政”。要实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仅需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建设冲动,也要减少它们对扭曲性转移支付的依赖。
2015年1月13日
让市场为中国地方债定价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国务院43号文明确了中国地方政府发债程序,但我认为它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政府的投资效率。必须通过与地方风险相匹配的债务定价机制,靠市场来决定合理的地方债务水平。
2014年11月20日
标普:中国近半地方政府应评“垃圾级”
中国正在为地方政府发债做准备,这一调查结果可能打击信心
2014年11月20日
中国经济“由奢入俭”难
FT新兴市场编辑金奇: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过去五年偏离克勤克俭之道,致使政府、公司和家庭债务水平激增,进而成为今天削弱中国商业活力的主因。经历了大手笔支出的“奢”,中国经济向增长放缓的“新常态”转型,将变成一个不易掌控的过程。
2014年10月29日
中国负债飙升令人担忧
中国的总债务负担已攀升至超过其经济规模两倍半的水平。虽然中国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国内,但在越来越多的新信贷被用于偿还旧债的大环境下,稳增长的难度大幅上升。
2014年7月22日
中国地方政府获准进入债市
中央政府开始放行资金紧张的地方政府部门利用新的融资渠道
2014年6月26日
如何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引入债市和配套改革可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地方债未来应占到地方资本性项目融资来源的50%以上。
2014年5月27日
中国首次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
财政部允许10个省市地方政府自主发债,以应对地方公共财政困境、抑制影子银行
2014年5月21日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影子信贷飙升
但监管机构认为这些银行不会构成系统性威胁
2014年5月5日
中国需要建立地方金融系统
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博鳌论坛期间,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表示,中国需要建立市级金融系统。我们认为,中国需建立地方金融系统,市县两级是最关键的环节,但应以市场正常化和夯实地方财税基础为前提。
2014年4月10日
中国中央政府将引导部分地方债违约?
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超日债成为中国打破刚兑的起点,但刚兑的焦点并不在产业债,而在城投债。中国地方政府能否保住刚兑的神话,才是今年最重要的看点。
2014年3月27日
FastFT: 中国哪个地方政府负债最重?
评级机构穆迪通过两张图表,为中国各地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排名
2014年3月25日
中国地方债获益于超日违约?
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担忧非但未引发一轮违约,反而使地方政府在财务上更加安全。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经营状况不佳的民企和国企会区别对待:让前者违约,但不会让后者违约。
2014年3月19日
中国上空的债务阴云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夏尔马:自2008年以来,中国私人信贷占GDP比例上升了71个百分点,历史上只有五个发展中国家出现过规模类似的信贷扩张,它们后来都遭遇了信贷危机和显著经济放缓。
2014年1月29日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与机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中国有不少机构对17.9万亿地方债务做出了偏正面的解读,但结论性数据的公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地方债务风险,且可能错失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最佳时机。
2014年1月20日
FT社评:中国须戒“信贷瘾”
如果放贷活动完全失控,中国可能出现一波破坏金融稳定的违约,因此官方有必要控制住信贷的整体增长。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以巩固金融体系。
2014年1月17日
警惕利率“三重冲击波”
中国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钱荒再度来袭”、“疑似信用违约”等言辞背后,正是利率水平居高不下造成资本市场灼痛,如何避免其对金融体系过度震荡?
2014年1月7日
中国允许地方政府债务展期
12月31日中国发改委的声明显示,北京方面已经公开愿意支持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展期
2014年1月2日
热门文章
1.
谈判超预期,中美关系能否回归正常
2.
中美日内瓦关税谈判的十个看点
3.
不能低估中美贸易谈判阶段性成果
4.
克什米尔的炮声在日内瓦回响
5.
2025年是真正的“后地产中国”元年
6.
每周时事分析:中美关税战刚走完第一回合
7.
“美国优先”助推中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8.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5月17日
9.
中美“对等关税”谈判的漫漫长路
10.
美商务部:在任何地方使用华为芯片都违反美出口管制
上一页
‹‹
1
2
3
4
5
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