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两会释疑:中国在摸索自身特色的经济改革模式?

万喆:面对难啃的骨头,结果后效需长期观察。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能否成为一种新的“中国模式”?
2017年3月9日

消失的民间投资,中国经济下一步?

徐瑾:中国经济依赖投资起家,为什么这一模式今天难以为继?中国下一步如何走?当下的中国相当于日本哪一年?
2016年7月25日

不必为中国经济平缓下行而悲观

陈稻田: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较长时期增速平缓下行、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居民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经济。
2016年7月20日

中国潜在增速的未来趋势:L还是乁?

刘海影:中国最新经济增速已降低到6.7%左右,大幅低于5年前大家习惯的10%以上的增速。这一速度是否过低?
2016年7月19日

求解“去杠杆”:“权威人士”的头号任务

刘胜军:权威人士访谈中最值得关注的当数“去杠杆”;中央政府应设计出“激励兼容”的改革方案,让各级官员和银行都有正确的激励去推动“去杠杆”。
2016年5月27日

中国杠杆率真的偏高吗?

北溟:中国债务水平过高且不可持续,这是海内外经济学界的主流看法,但回到杠杆概念的本原,结论或许与主流相反: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并不高。  
2016年5月19日

“权威人士”的苦心:唯有改革不能辜负?

万喆:对“权威人士”访谈,也许在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分析后,再用“望远镜”进行宏观测评,才更能了解事件的核心意图,作出最为精准的预判。
2016年5月18日

权威人士发言,政府和市场存在不同预期?

胡月晓:《人民日报》以权威人士之口三度详解经济,体现中国政府重视预期管理。预期管理成本低廉,但需要政府在长期时间里建立起“声誉”。
2016年5月17日

中国经济政策三大新取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访谈引发广泛关注,也显示中国经济政策的倾向性出现不确定性。对此,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
2016年5月12日

中国未来3年拟投资4.7万亿元兴建交通设施

这个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决心动用国家投资来保持经济“轰鸣”
2016年5月12日

中国数据争论:新经济对经济提升多大?

苏格兰皇家银行胡志鹏:市场纠结于“旧经济”的统计质量问题,但边际上的意义有限。代表了“新经济”、占GDP高达19%的”其他服务业”,恰恰可能是眼下水分更大的领域。
2016年5月11日

“权威人士”定调L型,经济驶入何方?

FT中文网首席财经评论员徐瑾:权威人士为何再谈宏观经济?这一次定调基准是做减法,意味着未来宏观调控风向可能出现取舍。中国道路的未来出路在于改革端。
2016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