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科研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离诺贝尔奖很远?

王元丰:中国需要通过制度安排让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让科学家不将获得科技奖励、人才称号作为奋斗目标。
2018年10月11日

采访丘成桐:中美科技竞赛,谁会赢?

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的导向,对于中国学者到美国进修、就业、拿签证,是不是有所影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如何看?
2018年1月5日

诺贝尔奖与国家软实力

王军:诺奖是一国软实力的结晶。如果一国常年颗粒无收或偶尔获奖,它的科研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一定存在问题。
2017年10月30日

“十万+”的浙大可以向海底捞学什么?

李晋:科研人员的考评是否应该和公众影响力挂钩,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如果大学决心这么做,怎样才是最好的办法?
2017年9月23日

看待浙大“学术新规”的两种逻辑

刘波:按照学术自治的逻辑看,这确是咄咄怪事,但在中国,这其实只是普遍政治化、行政化的大学现实的冰山一角。
2017年9月22日

缩减公共研究经费将削弱美国科技优势

布莱斯:公共资金对美国基础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让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地位,而特朗普政府似乎决心要破坏这种优势。
2017年9月4日

中国发起学术打假行动

中国科技部称,107篇论文遭《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科技人员的尊严。
2017年6月19日

颜宁“出走”说明了什么?

王军:高校的行政化氛围正在影响、感染、同化越来越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他们要么拼命混官职,要么终日被杂事所扰。
2017年5月11日

经济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

哈福德:凯恩斯曾经感叹:期待有那么一天,经济学家能够成为“像牙医那样谦卑、能干的人”。
2017年2月2日

搞笑诺贝尔奖:为奇葩研究点赞

哈福德:和正统诺贝尔奖不同,“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发对象普遍荒唐可笑,但往往能揭示出世界的一些现实。
2016年10月14日

诺贝尔奖与中国的“工具化”教育

周健:教育首先是关于“人”的教育,培养一个人的精气神,而非单纯的知识和技术,中国教育在歧途上走得太远。
2016年10月6日

欧洲科技创新面临中国挑战

预计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欧洲各国研发支出总和。虽然高科技仍是欧洲优势来源,但中国加大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投入,令欧洲倍感压力。
2015年6月12日

美科学界抱怨“创新赤字”

美国科学家是全世界经费最足的,可他们现在却抱怨,由于联邦科研投入减入,美国正在出现“创新赤字”。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却在研发上大举投资。
2014年3月17日

西方应将科学家派往中国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研究主管亚当斯: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论文大国的“本土”论文数量在迅速增长,西方必须扩大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2013年3月26日

科研不应成为美国减支的牺牲品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赖夫、英特尔前CEO巴雷特:以财政责任之名削弱美国研发能力,如同以提高飞机效率之名抛弃发动机。科研促进美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难以替代。
2013年3月1日

人脑能“复制”吗?

欧盟人脑研究项目是规模最大的神经学研究项目。它的缺陷是过于重视实现物理上的理解,而轻视功能上的理解,二者需要融为一体。
2013年2月7日

“金砖四国”科研实力大洗牌

研究显示,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科研发展“令人惊叹”,巴西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印度的发展要缓慢得多,而俄罗斯则处于相对衰落之中。
2010年1月27日

奥巴马承诺将科研投资翻倍

这将使美国政府科研投入超过50年前“太空竞赛”时代水平
2009年4月28日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