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雾霾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雾霾
关注
研究:中国碳排放量显著低于设想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在12月巴黎气候变化会议之前得出惊人结论
2015年8月20日
研究:空气污染影响胎儿健康发育
在空气相对良好的北京奥运期间,处于妊娠晚期的女性产下的婴儿个头较大
2015年4月30日
绿色和平:北京雾霾显著好转
该环保组织研究显示,今年首季度北京PM2.5浓度同比下降13%
2015年4月22日
雾霾激辩中的理性局限
苏州大学教授董洁林:一方面环保议题中“非理性”泛滥,另一方面精英们与公众的情感链接存在断裂。政治海洋中,“感性”有其力量。
2015年3月13日
中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前景
信达证券环保行业分析师吴漪:《穹顶之下》与“两会”让环保成为热点题材。中国环保产业的短中期目标仍是三废治理,废气废水处理企业和环境监测企业前景看好。
2015年3月6日
思维的雾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舆论变成了今日烂泥塘式的场所。我们毫无怀疑精神,却陷入了“神经质的怀疑主义”;思维单调、雷同,却又在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
2015年3月6日
中国人不愿再活在雾霾下
FT亚洲版主编皮林: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引发了强烈反响。眼下中国经济反正在放缓,利用这个机会治理污染或许是明智之举。但问题是,中国能否在扭转坠入环境深渊命运的同时,仍保持不错的增长速度?
2015年3月6日
一部环保纪录片的舆论失焦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刘远举:自媒体的情绪化议程设置让《穹顶之下》的环保议题失焦,理性客观的专业组织化媒体才是一国舆论市场的脊梁,但它们在中国被抑制了。
2015年3月5日
中国环境监管中的“数字减排”困境
FT中文网撰稿人董阳:中国环境监管,根本上是“委托—代理”机制在起作用,政府、企业或独立机构等任何主体的引入,都成为这一链条的下一环,无法形成多元的治理网络。
2015年3月4日
《穹顶之下》的影响不止于环保
《穹顶之下》不仅会令中国政府更严肃地对待环保问题,还有可能对媒体产业的反垄断改革带来积极影响。不过这一影响的生效会十分缓慢。
2015年3月4日
柴静雾霾纪录片轰动中国
环境网站“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编辑刘琴:中国知名记者柴静以一个母亲的名义拍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发布短短几天内点击率便破2亿次。
2015年3月3日
《穹顶之下》瞄准“两会”?
前中国央视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并得到了官方的赞扬和支持,这似乎表明中国政府希望利用公众压力来取得政治上的支持,以便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治理污染。环保人士指出,今年中国“两会”的议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受这部纪录片影响。
2015年3月3日
中国打压《穹顶之下》相关报道
审查机构已着手平息对该片的讨论,中国科技部还是公布了一份遏制大气污染的计划草案
2015年3月4日
中国打压《穹顶之下》相关报道
审查机构已着手平息对该片的讨论,中国科技部还是公布了一份遏制大气污染的计划草案
2015年3月4日
保定被列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
中国环保部公布的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前10位城市中,有7个来自于环绕北京的河北省
2015年2月3日
留住APEC蓝,先要治环保庸官
读者王利文:治霾先要治官,特别是要治环保部门中那些无所作为、不敢担责的的庸官。中国环保部门只有改变执行力软弱的形象,才能留住APEC蓝。
2014年12月4日
言易行难的“洗肺”之旅
FT驻华记者沃德米尔:“洗肺游”是当下中国旅游的热门项目。但就我的亲身体验来说,驱车5个小时,外加制造大量碳排放之后,依然难觅一抹蓝天。
2014年11月28日
中国“会议蓝天”与环保困局
FT中文网撰稿人才让多吉:在中国,每当空气质量成为衡量重大活动的指标,“会议空气”总能及时达标。但“会议蓝天”模式只是政府根据“会情”对环境的临时管控,若在实践层面缺少坚定的承诺与行动,不仅有损政府公信力,也会伤及民众参与环保的热情与信心。
2014年11月4日
鲁尔区的天怎么变蓝的?
FT中文网撰稿人张冬方:1960年代,德国重工业聚集区鲁尔区一度背负“欧洲大陆最肮脏地区”的声名。历经半个世纪,鲁尔区的天终于蓝了。
2014年10月23日
致敬,向北马“SB”们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颜强:北京马拉松的三万跑者,口罩之下,是无声的进取,也是无声的抗争。倒是说什么改期太麻烦的主办方,给跑者系鞋带的资格都没有。
2014年10月23日
艰难的中国减排之路
中国正从燃煤发电大步迈向更清洁的发电方式,但中国仍难以很快地彻底摆脱对煤炭的依赖。中国希望减少排放,但它或许不想以气候科学可能要求的速度迅速减排。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中国的排放量将何时见顶?
2014年5月7日
环境健康
德国工业气体和医疗气体公司林德预计,中国有一半以上的男性吸烟,还有多座城市时常笼罩在有毒雾霾中,未来几年中国将有数百万人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希望凭借收购美国公司Lincare,进入中国医疗护理市场。
2025年5月19日
环保纪录片
因怀疑腹中女儿患肿瘤与雾霾有关,前央视记者柴静决定调查雾霾并自费百万,耗时1年拍摄该片,播出后轰动中国社会。
2025年5月19日
只为一口气
很多人意识到,可把旅游和健康结合,氧吧、躲雾线路都很受欢迎。
2025年5月19日
热门文章
1.
谈判超预期,中美关系能否回归正常
2.
中美日内瓦关税谈判的十个看点
3.
不能低估中美贸易谈判阶段性成果
4.
克什米尔的炮声在日内瓦回响
5.
2025年是真正的“后地产中国”元年
6.
每周时事分析:中美关税战刚走完第一回合
7.
“美国优先”助推中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8.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5月17日
9.
中美“对等关税”谈判的漫漫长路
10.
美商务部:在任何地方使用华为芯片都违反美出口管制
上一页
‹‹
1
2
3
4
5
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