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艺术家薛松:我这是“假”抽象

薛莉:在薛松看来,中国人对抽象的理解跟西方不同。他于是反其道行之,从具象出发,提炼或放大,将之抽象化。
6天前

当艺术家把新技术当成颜料肆意涂抹

薛莉:有些科技艺术项目看起来就像科技公司的边角料实验,有荒诞的业余感。这种创作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
2025年4月25日

“超级经济舱”:不可预测的身体,不可控制的艺术

魏宁均:安娜•乌登伯格的这场展览体现了精心编排与混乱自由之间的张力,它突显了这个时代的不可控性:最有影响力的时刻,也往往是最无法预见的时刻。
2025年4月18日

对话安妮卡•易:万物都在永恒的流变中,与之对抗非常徒劳

听这位艺术家谈谈她那个庞大复杂、挑战感官的艺术世界,以及在那些晦涩的观念背后,她期待一位普通的艺术观众能收获什么。
2025年4月18日

Lynne Drexler:从“艺术家的妻子”到“艺术家”,需要多少年?

薛莉:尽管婚前她已经是纽约艺术新星,但在婚后降级成“艺术家的妻子”。在去世20年后,艺术史终于将目光投向她的作品。
2025年4月11日

当艺术在春天来到城市

春季上海艺术展览简评。与热闹的交易季遥相呼应,那些城市中的展览,同样反映着艺术生态的水温和活力状况。
2025年4月3日

香港巴塞尔宜人,深圳艺术周惊艳

薛莉:中国内地藏家如今更注重作品的艺术和学术价值,对艺术精品的需求依然旺盛。艺术领域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市场冷热,而在于艺术家超越时间的创造力。
2025年4月2日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在变动的世界中,艺术何为?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原指年轻人初入社会时的迷茫和焦虑,一场在阿尔卑斯山区举办的艺术峰会,则借此概念探讨艺术在当下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2025年3月28日

安达人寿香港总裁:艺术赞助人的意志

艺术赞助人与艺术行业、艺术家怎样才能维持长久的良性关系?艺术赞助人自身的诉求如何才能与艺术生态的诉求达成一致?
2025年3月21日

《我们感到一颗星在陨落》:一场关于量子世界的烧脑艺术展

宋佩芬:在柏林一座曾经的电力工厂里,艺术家普罗沃斯特试图将翩然无序的量子世界,呈现为可观、可感的现实。
2025年3月14日

艺术家玛莎•琼沃斯:这次个展的特点是“变老”!

薛莉:年龄带来的经验,对她是一种负担。创作历史长达60多年的琼沃斯试图摆脱“变老”带来的束缚,回到最初的自由。
2025年3月14日

MoCA上海:一个20年民营美术馆的新方向

薛莉:20年前,它将当代艺术带入中国。如今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特色,MoCA上海决定——向西行。
2025年3月7日

“海拔1049”:阿尔卑斯山深处的艺术能量

宋佩芬:在白雪皑皑的山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不同形式的作品,搜寻能量生发与流动的踪迹。
2025年2月21日

焕活巴特略之家:高迪百年建筑上的光影雕塑

宋佩芬:高迪在上世纪初完成的这幢建筑杰作,本身就如同一头斑斓奇异的巨兽,什么样的现代艺术创作才能与之匹配?
2025年1月24日

艺术家刘商英:在荒野中寻找

薛莉:曾任巴黎东京宫馆长的卡佩兰再次策展刘商英个展。他说,好的艺术无法用创作方式、创作媒介来概括,它们是超越时间的。
2025年1月17日

当昆斯遇到毕加索:艺术穿越历史,映照人心

宋佩芬:杰夫•昆斯认为,在这场将他的创作与毕加索的作品并置的展览中,真正的艺术发生在观看者的内心,来自被作品映照出来的“你”。
2024年12月27日

丹尼尔•克鲁斯-丘博:时运与不朽

Luning Wang:拉长时间的线,只有少数艺术能与不朽之名共存。“不朽”的炼成,不仅要经历名利场上一时的赢,或许还要经历失落后的重生。
2024年12月27日

苏富比押注巴黎

宋佩芬: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时刻,苏富比在巴黎的布局,揭示了这家拍卖行对自身问题的判断以及对新机遇的谋划。
2024年12月20日

漫谈韩国艺术家姜明姬个展:忠于自我的表达才能传递

Luning Wang:有人会用市场表现和价格标签去定义艺术的价值,但真正懂得理解艺术内核的藏家们会更珍视作品中的“感性”。
2024年12月13日

瞩目与剥削: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上的原住民艺术

宋佩芬:原住民艺术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固然令人鼓舞,但被抛入艺博会和拍卖市场这个残酷的世界,对这些艺术家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暴力的体验。
2024年12月6日

当艺术在冬天来到城市

注视那些作品,就如同注视在时间的河流中,那些繁尘的漂泊与留痕。
2024年12月6日

艺术家斯科特•卡恩:75岁一夜成名

薛莉:这位78岁的艺术家,在接受美国五大新闻网之一的CBS采访时说“我本来以为自己会在穷困潦倒中死去,一辈子默默无闻。”
2024年11月29日

“以我之眼”特展:当艺术与囚牢相遇

宋佩芬: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梵蒂冈展馆栖身于一座仍在运营的监狱之内。囚牢与艺术共同构建起既颠覆又带有反思性的氛围,挑战着观众习以为常的认知。
2024年11月29日

对话乔志兵:艺术向前走

这位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馆长表示,操持一家艺术机构如同一场修炼。亲历行业周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与艺术有关的使命、尊重以及坚持。
2024年11月22日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