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国企政策是政治需要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白鹤鸣:今年中国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有进有退”,这并非新词。但学习政府报告,不仅要关注政府说了什么,还要关注政府没说什么。
2011年3月10日

国企分红不容推辞

FT中文网撰稿人吴锋:中国国企大部分利润来自国家权力支持的垄断,这可以看成是对社会的额外税收。“两会”能否把社会对此的关注,变成现实中对国企分红的约束?
2011年3月9日

中国国企的去留问题(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在一个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变革目标的国家中,国有企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已经形成了强大盈利能力和产业控制能力的国有企业该如何变革?
2011年3月8日

中国高管人才争夺战

受金融危机影响,在中国运作的外企正在缩减开支。而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两年里得到了巨额注资,这使得它们能够开出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高级管理人才。
2011年2月22日

中国人保假农业保险的真问题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杰人:中国人保虚构保险业务骗取国家补贴的严重违规事实,只是当前不少国有大型企业打政治牌、获私人利的缩影。
2011年2月1日

中国调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

有助于恢复经济平衡,并为投资不足的公共服务输入更多资金
2010年12月31日

中国国企定位之争(下)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宁远:建立民有的制度环境和现实语境,变“民营”为“民有”,变“国有”为“国民之有”,如同变“国营”为“国有”一样,将会是相当漫长的历程。
2010年9月14日

中国国企定位之争(上)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宁远:国家二字一带上,市场其它的一般竞争者先天就矮了三分。拥有再强大的国企,如果不能实现民富也不能走向国强。
2010年9月13日

警惕国企“抱团垄断”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杰人:中国国有企业的“抱团垄断”,实则是中国国企小团体利益与民众公共利益严重对抗的缩影。
2010年9月9日

中国为何没有三星?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金宰贤(韩国):韩国培养出三星这样的优秀企业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在中国,民营企业要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需要政府“摆正位置”。
2010年8月30日

中国国资委应更进一步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李荣融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卓有作为。然而,我仍然期待他的继任者能在推动国资管理思路从“央企利益最大化”向“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转变上,有所突破。
2010年8月26日

中国两家国有企业高层换人

中海油的傅成玉和中移动的王建宙分别辞去CEO职务,但留任董事长
2010年8月20日

还原央企真实成本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可以想象,以中国市场的规模,如果3G牌照以拍卖的形式发放,并对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外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开放,其价格肯定不是个小数目。
2010年3月25日

质疑中国统计局长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叶檀:中国统计局长马建堂最近说,中国不存在国进民退。但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2009年11月25日

分析:中国政企分界线日益模糊

中国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理清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尽管政府一直宣称大型国企是由商业目的驱动的机构,但过去一年中,划清政企之间的分界线已变得更加困难。
2009年10月15日

“国进民退”坏在哪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由于国企的政策和资源优势,行业重组异化为“国进民退”的大洗牌。市场份额和利润向国有部门集中的同时,风险也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互相捆绑的过程中积聚。
2009年9月18日

新一轮国进民退潮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黄小伟:被视为中国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能源、钢铁、航空、地产等行业,正在上演着新一轮“国进民退”的大戏。
2009年9月11日

中国支持国企终止亏损衍生品合约

中国国资委表示,正在调查一系列衍生品交易
2009年9月8日

“做小买卖”进不了500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7月9日,《财富》按例发布了今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每每此时,难免旧话重提:为什么上榜的总是国有垄断企业?
2009年7月10日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