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信贷

投资中国的人不能只关注中美贸易战

投资者也需要注意中国企业信贷的动态。据Clearwater Capital估测,中国有问题的债务的总额可能超过3万亿美元。
2019年2月1日

中国刺激措施是否利好新兴市场?

中国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对大宗商品出口国有利,但最近的降准措施导致人民币走弱,却会对亚洲货币产生更广泛影响。
2018年10月10日

中国如何破解债务困局?

沃尔夫: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债务总额飙升至GDP的三倍,这会在中国引发一场危机吗?
2018年8月8日

中国清理坏账冲击不良贷款市场

中国银行体系收紧信贷和治理坏账的行动已导致大量不良贷款涌入市场,而且价格越来越低。中国去年的不良资产供应量估计为3万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大幅增长。
2018年8月2日

Lex专栏:中国整顿P2P贷款影响汽车市场

中国打击高风险P2P贷款的行动已开始影响汽车市场。汽车制造商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贷款上。
2018年7月26日

中国拟对在线消费贷款收紧监管

此举可能打击希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集团。虽然当局鼓励消费信贷增长,但各方对不负责任的在线放贷做法日益担忧。
2017年10月30日

抑制金融风险将让中国经济更具可持续性

拉迪:中国的信贷扩张已显著降温,当局应维持这种更温和的信贷扩张,这跟降低金融风险和增强可持续性的政策一致。
2017年8月25日

IMF称中国债务水平“危险”

IMF在年度审议中表示,中国经济未来三年平均增幅将为6.4%,快于预期,原因是政府不愿遏制危险水平的债务。
2017年8月16日

去监管化推动中国消费信贷繁荣

自3年前中国监管机构进一步放开消费金融市场以来,信贷机构雇佣大量人手到各地收银台甚至停车场现场办理消费信贷。
2017年7月26日

担保圈风险与大数据之道

刘新海:被称为“信贷之癌”的担保圈风险缘何频发?又为何容易发生在实体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
2017年7月7日

中国在应对信贷泡沫问题上面临严峻考验

调查显示中国信贷收紧成为市场最大风险,牛津大学的马格纳斯表示,未来6个月至两年内影子银行融资可能出现危机。
2017年5月19日

当全球经济回暖遇到中国信贷周期

戴维斯:全球经济增速较2016年的低谷期持续回升,中国的贡献不容忽视。但信贷收紧正让中国增长失去动能。
2017年5月9日

中国1月份信贷增长放缓

中国各银行传统上在1月份大举放贷。但中国央行数据显示,上月银行新增贷款2.13万亿元人民币,低于去年1月。
2017年2月15日

亚洲企业的信贷狂欢如何收场?

近年亚洲很多新兴市场企业利用低利率大举借入美元债务,随着美联储即将加息,这场信贷狂欢如今看来问题重重。
2016年12月12日

货币、信贷弱回升中迎来股市收获季

胡月晓:经济、效益“双升”,将推动股市一波长上涨行情;但低迷市况下的信心不足,新一轮行情需要 “催化剂”。
2016年11月16日

中国债务吸引少数境外“勇者”

尽管经济学家和许多外国投资者担心中国的债务和违约,但有一小批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正在闯荡中国信贷市场。
2016年9月26日

中国民营部门错过“信贷热潮期”

研究称,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中国民营企业利用留存利润进行投资,这导致民营部门投资大幅下降。
2016年7月4日

“金融创新”不能克服信贷周期

FT专栏作家加普:将高科技融入金融的金融科技理应比银行更聪明、效率更高。但随着金融条件收紧,该行业很快暴露出脆弱性,而古老的银行业展现出价值。
2016年5月13日

警惕新兴市场的信贷风险

瑞银投资银行巴韦贾:新兴市场企业约35%的已发行债券是由政府参股或全资所有的企业发行,但政府为企业推迟困境时,自己的信用风险可能会上升。
2016年4月11日

中国货币与股市运行相关性趋弱

上海证券胡月晓:当前,中国货币环境使得社会整体资产泡沫水平过高,而且分化严重。因此,中国A股市场的调整压力并非来自货币增速的回落。
2016年3月16日

中国贷款在拉美会继续受欢迎吗?

FT《银行家》编辑帕沃尼:为获得自然资源或承建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向拉美与加勒比地区提供了巨额贷款,但政府换届、经济危机等因素可能使这种情况发生变化。
2016年2月19日

中国经济增长比去杠杆化更重要

FT新兴市场主编金奇:中国1月新增银行贷款2.51万亿元人民币,创单月最高纪录。这揭示了北京方面的政策重点:在它看来,比起控制住所谓的债务“泡沫”,避免经济“硬着陆”才是2016年的重中之重。
2016年3月18日

中国拟允许地方债被用作抵押品

此举有望加大市场对地方债的需求,进而提振流向地方政府的信贷
2015年4月29日

新兴市场:银行须审慎放贷

FT首席金融记者桑晓霓:亚洲获得的很多信贷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中国将带动整个地区不断增长。令这种错误思路更有问题的是,人们假设,用于支持贷款的中国房地产的价值也将继续上升。
2015年4月9日
|‹上一页‹‹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