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改革

寄语2022:棋到中局,保持乐观

徐瑾:中国经济进入棋盘中局,此刻进退落子,可谓关键。如何更好改善营商环境,梳理公众信心,重整市场机制,仍旧是未来政策应该发力核心。
2022年1月25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的三大突破

沈建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什么信号?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人民币可兑换、农村土地市场化,可能成为“十四五”的三大突破。
2020年12月24日

经济内外循环形成的历史、现状和政策转向(下)

马晓野:历史告诉我们,外资政策催化着两个循环的融合,对化解两个平行市场冲突方面有过重要的另类贡献。如今如何处理外资这个跨墙的梯阶?
2020年9月29日

经济内外循环形成的历史、现状和政策转向(上)

马晓野:中国经济循环情况是,内外循环在初期的设计是要相互隔绝;两个循环基本上是分立的,铸就这一状况的政策法规历经调整目前依然有效。
2020年9月28日

华尔街东进中国,下注背后的长期主义

徐瑾:在中美脱钩情况下,中国金融开放却有加速迹象。如果不是狼,外资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机会?对国内投资者而言,外资进入还是一件好事。
2020年9月24日

“两会”定调后,经济趋势如何?

徐瑾:两会最大看点是什么?未来趋势将是一个钱变少的时代,阶层跃升会放缓,软阶层时代正在缓步来到。财政赤字货币化,有用么?
2020年5月26日

产业链外迁,中国怎么办?

沈建光:新冠疫情是否会加速中国产业链外迁?不可盲目乐观。现实风险之下,需要持续加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减少民营企业准入限制。
2020年5月13日

完善要素市场,重启整体改革下一步

徐瑾:疫情之下,如何保经济?重启改革是正确的重启键。近期官方重谈完善要素市场,背景如何?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要素市场改革?
2020年4月13日

疫情之下,透视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成就与不足

新冠疫情引发对全国医疗资源“挤兑”。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供需失衡主要是结构性的,需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2020年4月1日

ESG投资者挑战科技巨头不当行为

邰蒂:ESG投资者正在就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向科技巨头的不当行为发起挑战,要求其作出改革。
2020年1月9日

社会学如何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

严飞: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学家唱主角。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后,会暴露出结构性弊病,这时需要社会学的声音和介入。
2020年1月8日

别看扁了欧元区改革动力

桑德布:欧元区改革努力去年未能结出果实,但明显可以看出,经过多年谈判,官员们在彼此间达成了多么大的妥协。
2020年1月7日

中国的2019年:又一个影响重大的逢“9”年

于洁:当前外部挑战及国内经济困难为中国政府加快各领域亟需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规机遇。改革如果成功,将是对抗贸易战的最佳解决方案。
2019年8月20日

从政治局会议看下半年政策走势

沈建光:扩内需稳外贸是“六稳”的重要抓手。制度性改革与扩大开放是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这对短期有一些挑战,长期来看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2019年7月31日

金改11条:“资产管理”是“甜点”

周浩:中国的新金融开放举措,会击中潜在的市场机会和需求,但外资金融机构也清楚,想象落实在纸面上并不容易。
2019年7月23日

中国棚改凸显地方政府债务困境

在中国土地出让收入低迷之际,由于债务负担和预算缺口,一些地方政府推迟为动迁户落实补偿款和安置房。
2019年4月25日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如何行稳致远?

夏立军:A股依然面临着2015年人造牛市巨大后遗症,留下了股权质押、商誉减值等“地雷”。处置这些问题需要加快资本市场制度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1月31日

文贯中:重新审视产业政策

文贯中:产业政策来龙去脉是什么?发达国家在担心什么?能不能推行产业政策和中国能不能成为最大的经济实体对立起来,完全是个伪命题。
2019年1月17日

中国国企改革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周颖刚、刘晔、张训常: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关键是国有资本谁使用、怎么用、用的效果如何,只要用得合理,用得有效,而不必刻意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
2019年1月16日

2019:宏观经济八大猜想

沈建光:中国短期内经济延续下行趋势不会改变。中美经贸关系如何演绎与房地产政策是否放松等问题将至关重要。
2019年1月9日

在历史三峡的2019,相信未来

徐瑾:即使2019被认为是周期谷底,我们还是可以仰望一下星空,回望历史,想象未来。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2019年1月2日

海外市场如何解读“一带一路”?

周浩:“一带一路”是个宏大战略,反映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在推进过程中应采取更温和更具包容性的举措。
2018年12月13日

中国经济的近忧与远虑

朱宁:中国经济的风险短期看来是增长速度放缓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艰难;但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仍是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水平。
2018年12月11日

FT社评:为“自己人”做点实事

中国民营企业家被告知他们是“自己人”。既然如此,中国领导层应该拆除偏袒国企的架构,确保信贷公平流动,保障民企法律独立性。
2018年12月6日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