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民主

特朗普并非美国“特产”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特朗普是结果,而非原因,他是代表美欧政治反叛的面孔。在全球很多发达民主国家,政治状况早在他加入共和党初选之前就变味了。
2016年3月16日

令人不安的历史回声

FT专栏作家卢斯:当前没什么挑战能和上世纪30年代纳粹崛起和经济萧条相比,但确实回荡着一些令人不安的历史回声,忽视它们将是愚蠢的。
2016年3月15日

重思中国立国之基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中国问题应以立国、立宪、立教、立人为旨归,其核心义项可以归纳为“发展经济—社会,建构民族国家,提炼优良政体,重缔意义秩序”。
2016年2月25日

从引力波谈科学、哲学和自由的关系

许成钢:美国物理学家上周宣布,自爱因斯坦预言存在引力波以来,他们第一次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这一重大突破刺激我们再次探讨中国科学落后的深层原因。
2016年2月17日

精英不能漠视大众利益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西方民主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针对精英阶层的叛逆已经全面展开。个人经济自由可能造成巨大的不平等,这使民主理念的现实意义空心化。如果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选民将转向局外人来清理体系。
2016年2月9日

特朗普能问鼎白宫吗?

FT专栏作家卢斯:如果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就是美国对自己民主健康状况发出的响亮的求救信号。特朗普入主白宫,就是美国向全世界竖起中指。
2016年3月3日

美国为什么有人支持特朗普?

FT专栏作家邰蒂:特朗普的支持者只是低收入者或未受过良好教育者?民调数据使这种说法不攻自破。一位成功的商人阐述了他和他的朋友们支持特朗普的原因。
2016年3月3日

失败者的反击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失败者也是有投票权的,这就是民主的含义,而且也理应如此。如果失败者觉得自己受到了十足的欺骗和羞辱,就会把票投给特朗普、勒庞和法拉奇等民粹主义者。这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2016年2月6日

重申共和国这一伟大理念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有感于文革会否卷土重来,疑虑复担忧,遂重申共和国这一伟大理念,重申中国是十几亿国民分享的公共家园。
2016年1月15日

宪政是强国之本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我们追求宪政,是要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宪政才能让我们每个人的潜力和才能自由发挥到极致。只有公民强大了,中国才能强大。
2016年1月4日

香港警方调查出版人李波失踪案

保安局副局长李家超表示,警方已询问内地同行有没有拘留李波,但尚未得到回音
2016年1月4日

第四波民主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笑蜀:民主化不可能是孤立的进程,有赖现代文明的整体推进。民主是文明之果,是文明哺育民主,民主反过来再深化文明,而不是相反。
2015年12月14日

民主在中国的常识与误解

中国经济学家许成钢:已故学者许良英、王来棣共同撰写的《民主的历史》一书,针对中国国内流行的种种误解,系统地介绍了民主制度产生、进化和运作的历程,以及百多年来在中国的坎坷命运。
2015年9月30日

小难民之死拷问世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遭遇海难的叙利亚小难民的照片震惊全球,也引起了中国网民的热烈讨论。如果这些照片能够引发更深的思考,就比空洞的同情更有意义。
2015年9月6日

匈牙利:自由进程大逆转?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匈牙利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自由化改革先驱,如今却出现了“U型大转变”,原因何在?我决定去匈牙利看看,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2015年8月7日

柏林爱乐的“民主管理学”

FT专栏作家加普:柏林爱乐秉持民主传统、经过激烈辩论投票选出了自己的新一任指挥。它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的一盏明灯,为合伙制企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2016年4月7日

两种流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们或许也恰好代表了科学与民主,一个世纪来中国最孜孜以求之的理念。但将近一个世纪过去,科学只在彼岸绽放,而民主在此岸与彼岸都陷入萎缩……
2015年7月17日

国王爱银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何帆:在民粹主义的民主制度下,政府更鼓励民众借钱买房置业,不用担心贫富差距扩大,就可轻松地制造皆大欢喜的假象。但这样做就要干预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2015年6月23日

解决香港政改争议要回归基本法

苏州大学程雪阳:香港社会面临因政改而进一步撕裂的风险,但围绕香港特首普选标准和“爱国爱港”的争议,已无其他解决方式,只能回归基本法。
2015年6月18日

香港九人因涉嫌制造爆炸品被捕

警务处称,这些人有一部分属于“本地激进组织”成员
2015年6月16日

香港将面临后政改期挑战

香港资深媒体人纪硕鸣:无论政改通过与否,后政改期香港社会经济向政治转型的初始期基本完成,社会将进一步撕裂,中央和泛民的最后信任会流失,内地与香港关系进一步恶化,促使激进派加快崛起。
2015年6月15日

香港本土文化日渐式微?

在许多香港本地人看来,本土文化日渐式微。从街道外观上,这座城市给人感觉正变得越来越不“香港”,越来越像中国内地,而两地间的界线在不断模糊。
2015年6月11日

走向务实政治的昂山素季

FT中文网撰稿人张倩烨:与中文读者相对熟悉的香港台湾等地一些明星民运人士或反对党领袖不同,昂山素季将自己定义为政治家,未刻意为自我形象增添悲情色彩,目标是参选总统以及更重要的民主和法治。
2015年6月10日

昂山素季访华意味着什么?

距缅甸大选只有几个月之时,昂山素季首次访华,是她为执掌权力做出务实准备的标志,同时也表明她与中国执政者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但昂山素季访华最敏感之处或许在于她的身份。
2015年6月10日
|‹上一页‹‹3839404142434445464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