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铁路

中国“铁路刺激”的双重目标

FT中文网财富管理编辑冯涛:中国政府表示要向民企开放铁路市场,这一表态隐含双重目标,一是通过铁路投资稳定增长,二是通过吸引民间资本为铁路总公司“减负”。
2013年7月25日

分析:中国铁路梦之翅未断

今年3月,经过缜密的筹划,中国政府宣布,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不过,中国铁道部重组应该是件好事,它将确保中国能以更高的效率、更廉洁的过程实现铁路梦。
2013年5月31日

中铁将发行200亿人民币中期票据

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初成立后首次亮相资本市场,计划本周出售200亿人民币债券
2013年5月20日

中国高铁梦再次启程

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中国高铁建设和投资一度被叫停。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加剧,去年年中,中国开始恢复铁路投资。
2013年1月23日

分析:中国高铁遭遇路基沉降

湖北境内逾7公里路基存在沉降,中国的高铁雄心面临新的审视。中国2012年将在铁路建设上投入4000亿元人民币,远低于2010年7000亿元人民币的峰值。
2012年3月14日

谁为中国高铁负责?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不管刘志军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做了多少贡献,铁道部形成“一人负责”的局面肯定是不对的。这是他真正的错误。
2012年1月4日

中国试验时速500公里列车

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致命事故,并没有令中国高铁计划完全“刹车”
2011年12月28日

媒体札记:地窖与天宫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一周里“糟糕事”频发。与列车斗殴相比,另一桩命案更具备抓住中国受众的畅销元素——因为除了暴力之外,它还有性,以及百试不爽的主角:公务员。
2011年9月30日

警惕技术迷信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傅蔚冈:上海地铁追尾事故中,人们对信号供应商的责难,或源自深藏于国人内心深处的技术迷信。我认为,再好的技术也有其应用的环境,否则就会成为麻烦制造者。
2011年9月29日

追问上海地铁追尾事故

中国资深媒体人石述思:上海地铁追尾事故暴露出中国地铁运行中的试错机制,以公众的生命安全做筹码,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日常纠错机制。
2011年9月29日

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引发安全担忧

人们担心,安全可能成了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快速扩张的牺牲品
2011年9月28日

地铁追尾事故须彻查

FT中文网撰稿人赵信:和7•23事故一样,对本次追尾,不仅要追查相关机构及人员的民事、刑事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弥补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所暴露的制度性漏洞。
2011年9月28日

媒体札记:“掩埋”王勇平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去职,但各媒体都未能等到用中文撰写的通稿。一些媒体不放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会,头版赫然写着,“我反正信了!
2011年8月18日

破灭的高铁神话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高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大干快上的痼疾。发生事故后降速,积累债务风险后停止审新项目。中国高铁不得不重塑形象。
2011年9月30日

中国铁路的出路在政企分开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傅蔚冈:解决铁路问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政企分开。只有将同一个机构负担的监管者的职责和企业经营的责任相剥离,铁路才会有安全。
2011年8月15日

中国不应放弃发展高铁

欧亚集团中国分析师马旸为环境网站“中外对话”撰写:中国公众对于铁路部门的失误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北京方面必须做出回应,但高铁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不应放弃发展高铁。
2011年8月12日

中国暂停审批新高铁项目

并对已经批准但尚未开工的项目进行安全评估
2011年8月12日

温州车难源于畸形经济结构

环境网站“中外对话”:温州动车追尾惨剧是中国经济神话的一面镜子。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唐昊认为,车难与经济增速关系不大,而是源于经济结构本身的畸形。
2011年8月5日

假如铁道部是一家上市公司

FT中文网财经编辑徐瑾:关于铁道部债务偿付危机的诸多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依赖低利息融资,铁道部近些年保持盈利,但考察其运营模式,典型体现了政府投资的特点。
2012年6月27日

温家宝赴温州车难现场慰问

中国总理在记者会上敦促铁道部就其事故处置方式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
2011年7月29日

“信号设备故障导致温州动车追尾”

初步调查显示,信号设备遭雷击发生故障后,本应红灯的区间信号机误显为绿灯
2011年7月29日

媒体札记:“逼供”铁道部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垄断、独立王国……这些在事故发生后再度盘旋在铁道部头顶的字眼促成了改革吁求。在经历了一系列“无疾而终”的丑闻后,意见领袖们渴望更高级别的问责。
2011年7月29日

媒体札记:奇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从目前表现出的悲愤强度来看,本次动车追尾事件已然创下新高,尤其是在民间意见领袖及媒体人士群中,出面发言者俱为怒斥,极少回护。
2011年7月27日

事故突袭高铁概念股

FT中文网财经编辑徐瑾:中国高铁狂想曲屡屡触礁之际,与之对应的上市公司也面临不同的棋局。中国高铁概念股的暴跌,果真是愤怒与恐慌之下的抛售吗?
2011年7月27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